土地要素保障是项目建设的“生命线”。2025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的指导帮助下,市自然资源局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保需求、提效能、快审批、守底线,用好要素保障一揽子“干货”“硬货”措施,狠抓政策落地落实,推动项目用地应保尽保。
一、保需求。结合全市项目建设需要,编制实施《拉萨市2025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积极发挥计划引导作用,严格控制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全力保障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在计划指标保障方面,继续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以真实有效的项目落地作为配置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依据。对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国家军事设施重点项目清单以及纳入自治区政府重大项目清单的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战略性矿产单独选址项目用地,申请自然资源部统一配置国家指标。对未纳入重大项目清单的其他项目用地和城镇村批次用地等,优先使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专项指标,同时实施计划指标配置与批而未供、闲置土地核实处置挂钩,通过盘活存量土地配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方式,保障项目用地需求。
二、提效能。抓培训打基础,围绕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农用地转用及土地征收、规划手续办理等,2025年3月7日组织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区、功能园区)自然资源部门有关人员共计80余人开展专题培训,邀请自治区自然资源厅2名专家以及我局1名业务骨干、1名技术人员授课,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提前与项目单位沟通对接,向项目单位提供《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核发服务指南》《建设项目农用地转用及土地征收审批办理指南》等。调配业务骨干组建服务咨询队伍,解答相关用地及规划手续办理政策。研究起草《拉萨市自然资源局国有建设用地规划条件管理规定(试行)》《拉萨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管理规定(试行)》《拉萨市自然资源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查制度》,进一步规范国有建设用地规划条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工作,提高审批效率,同时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
三、快审批。改变“材料齐全、线性审批”模式,落实容缺受理机制,在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时容缺受理草地、林地等许可文件,允许边补充边审查边报送。完善内部审查流程,对申请资料不齐备的“一次性告知”,对需要相关科室审签的“一次性会审”,对需要征求相关市直部门意见的“一次性征求”。强化蹲点跑办,坚持“报件到哪里、专人就跟踪服务到哪里”,针对进度缓慢的,认真分析原因,帮助提出解决方案;针对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及时向上沟通汇报,寻求政策指导和工作支持,推动加快审批。截至目前,全市60个重点实施项目中,涉及我局需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的27个,已办理24个;涉及我局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查的25个,已办理18个,获批面积4.68万亩;涉及我局需办理规划条件(路由)的13个,已办理10个;涉及我局需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8个,已办理6个。
四、守底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决防止要素保障工作中发生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用地粗放浪费、破坏生态等问题。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和“三区三线”等空间管控要求,提前介入、积极配合和参与建设项目选址选线。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对超标准、无标准的项目,督促指导用地单位按规定做好项目用地节地评价,对不符合标准的用地,在预审环节予以核减。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允许有限人为活动审查论证。2025年以来,共出具拉萨市当雄县公塘乡拉根村供水工程等3个项目符合生态保护红线内允许有限人为活动的认定意见,并按程序呈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审查。
责任编辑:赤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