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土地管理

规范土地资源管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

发布时间:2024-04-28 13:01
来源:自然资源局
访问量:
【打印文本】
分享到:

规范土地资源管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土壤污染防治的部署和要求,市自然资源局高度重视,积极履行职责,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原则,有序实施农用地分类管控、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加快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和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建设,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进。

一、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

(一)耕地保护任务全面完成。坚持以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市党委、政府关于耕地保护的重大决策为指导,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不断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和占补平衡政策,加大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力度,稳步提高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耕地保护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年度绩效目标考核内容,增强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意识。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做好全市补充耕地指标调剂工作,加强对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完成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下达的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6.6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4.92万亩保护目标,守住了耕地红线。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各类耕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支撑粮食安全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关于印发〈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指南〉的通知》(环办土壤〔2019〕63号)要求,我结合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情况,根据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结果,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建立强制调查评估制度,进一步规范建设用地准入范围和条件,明确风险管控要求,实施重点行业企业建设用地全周期管理,落实建设用地监管责任,对在土地开发利用前,涉及用地性质变更为住宅和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用途的,对原场地未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不得开发利用,确保人居环境质量及安全。符合相应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地块,方可进入用地程序。不符合相应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地块,须进行修复合格或规划调整后方可进入用地程序。暂不开发利用或现阶段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污染地块,由所在地政府组织划定管控区域,设立标识,发布公告,限制人员进入、禁止土壤扰动。

(三)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准入管理。坚持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坚决遏制土壤污染事故发生为底线目标,突出抓好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实施农用地环境质量分类管理,严格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准入管理。督促各县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确保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土壤质量不下降;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超标情况,对安全利用类集中的耕地,结合当地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制定实施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主体权力分散。土壤污染治理涉及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一定程度上造成管理界限不清,导致治理工作难以形成合力,需要加强部门间的联动和协调。二是治理资金短缺。土壤污染治理的资金保障机制不完善,没有对土壤污染治理资金的来源进行详细的规定。三是治理技术瓶颈。土壤污染治理涉及多个领域和学科,需要技术手段支撑,当前土壤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市土壤污染治理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如修复效率不高、成本较高等,影响了治理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四是公众参与度低。土壤污染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但部分公众对土壤污染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参与土壤污染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研究制定土壤污染防治修复、耕地质量保护、农药管理、肥料管理、基本草原保护、农田废旧地膜综合治理、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强化法制保障,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依据。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土壤污染治理所需资金量大且是周期长还需加大对土壤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治理工作,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治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三)推进技术创新。加强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工作,不断在种业创新、化学肥料农药减施、高效节水、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协同攻关,组织实施好相关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吸引社会资本、资源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

(四)强化部门协同与联动。建立政府主导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责任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五)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等工作的考核督导。充分发挥各级监督作用,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执行情况的监督评价,建立公开、公平、公正、有效管用的监督检查机制。

责任编辑:赤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