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部署要求,借助北京援藏交往交流交融项目平台,2025年10月13日至22日,由北京市援藏干部带队,我局组织学习专班赴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交流学习。学习专班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审批、工程许可、地下管线管理、全域土地整治等重点领域,深入座谈研讨、实地观摩、资料收集,取得了丰富成果。现将有关情况及转化思路专报如下:
一、主要经验做法
(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系统严密
北京市建立“三级三类”规划体系,配套“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机制及“五个一”控规实施框架,实现规划从编制、传导、实施到监督的全链条管理。济南市同步构建“三级三类”体系,强化分区规划与近期规划衔接,推动规划监测网络与城市体检融合,保障规划有序传导、动态优化。
(二)详细规划编制实施注重实效
北京市以“街区”为单元推进详细规划,划分1372个管理街区,分“指引—控规—实施方案”三阶段推进,提升审批效率。济南市构建“片区—街区—地块—深化落实”四级体系,实现规划从宏观到微观的有序落地。
(三)建设项目用地审批高效协同
北京市搭建“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实现项目线上申请、多部门并联审批。济南市推行用地用林用草“联动审批”,统一底图、并联审查、进度可溯,有效打破部门壁垒。
(四)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豁免清单化管理
北京市出台豁免清单,细分3大类9小类19种情形,明确线上报备流程与监管责任。济南市制定涵盖15类免办、33类无需办的情形,覆盖装修、市政、公共服务等领域,提升审批效率,优化营商环境。
(五)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全周期规范
北京市实行分级分类审批,将管线工程纳入备案管理,推动线上办理。济南市出台《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办法》,统筹规划建设,严格限制道路重复开挖,强化验收移交与信息管理。
(六)县(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系统推进
北京市以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统筹非建空间治理与生态提升。济南市聚焦存量低效用地盘活,推动耕地提质、宅基地盘活、低效用地升级,助力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
(七)规划展览管理方面。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深化多方合作,构建多场景和丰富主题活动,多维提升展馆社会影响力。济南市规划展览馆聚焦科普知识传播,优化展馆服务方式和内容。
二、转化应用思路
(一)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探索划定生态控制区作为红线外围“缓冲区”,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机制,推动“三区三线”动态优化。加快出台《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城市更新实施细则》等政策,强化规划刚性约束与实施保障。
(二)深化详细规划实施管理
明确详细规划成果中实施深化研究的法定地位,推动合规成果直接落地。对突破规划的情形,依法依规开展修改维护,保障规划严肃性与灵活性统一。
(三)构建协同联动审批机制
推动建设“自然资源业务协同平台”,打通与发改、林草、生态环境等部门数据壁垒,实现“一网通办”。探索用地用林用草“三统一”审批机制,推动审批从串联转向并联,提升项目落地效率。
(四)制定工程规划许可豁免清单
按照“风险分级、民生优先、守住底线”原则,制定符合拉萨实际的豁免清单。同步建立负面清单与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确保政策放得开、管得住。
(五)加强地下管线全周期管理
统筹城市规划与管网建设,避免重复开挖。建立分类审批体系,简化小型项目流程。完善部门联席会议与信息共享机制,推行“多测合一”联合验收,构建地下管线动态信息管理系统。
(六)推进县(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严格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划定整治分区,建立“规划—项目—实施”衔接机制。推广“农民议事会”制度,保障农民参与与收益共享。创新资金投入与指标交易机制,推动整治成果长效管护。
(七)提升规划展览服务水平。深化科普教育创新,拓宽与规划融合的主题活动,优化展览内容和路线。优化人员配置,采取“在编+外聘”灵活用人机制,提升服务质量与覆盖面。
三、下一步工作
我局将充分吸收京济两地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与成熟做法,结合拉萨发展阶段与资源禀赋,加快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具体政策与实践举措,持续提升自然资源治理效能,为拉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责任编辑:徐琳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